有位朋友传了一个剩男法则给我,这恐怕是中国第一份所谓的剩男法则了。里面有几条法则,我认为会对我们的读者有所帮助:
“女方有钱,剩男可考虑上门”。大浪淘沙,“剩男”被婚姻的大潮剩下了。被剩下的剩男不是极优的优质品,便是极劣的劣质品。
极优的剩男美名其曰“钻石王老五”,他们不愁娶不到老婆、不缺钱用、也不担心事业遭到滑铁卢。这类男人事业稳定,风度翩翩,也极具大男子主义,一般情况下,他们不考虑上门问题。
极劣的剩男是位两袖清风的穷小子,没有房子、没有车子、没有存款、在公司里也只是一个小职员。这些劣质剩男怎么办呢,一部分明明“没啥本事”却心高气傲的剩男,最后眼高手低找了个之前“看不上”的女人;另一部分识时务的剩男决定屈身“嫁”给女方。他贪图的,仅仅是女方家世显赫或者财大气粗。
他们深知,凭借他自身的力量,他只能在原地踏地,若是娶妻生子,生活只能更加拮据。为了改变他们寒碜的现状,有些剩男心理打起了小九九,想要藉借未来女方的力量重新包装自己,从而获得事业的辉煌。
当剩男面临着入赘哪户女方家庭的时候,剩男常常会问:女方家资产多少?如果女方家房子几栋,资产数千万,剩男所谓的男性尊严、纯真爱情便会全部抛下,一心一意做起了上门入赘的美梦。
这也给一些放低门槛的需要男人上门的女人敲起了警钟,如果有一个剩男,表示他愿意为了爱情不介意做上门女婿的坚决态度,身为家中多姐妹长女的你、独生女的你都不要太过于感动。有些身体健康、四肢勤快的男人表示愿意上门并不说明他的思想进步,其实有着他的不良目的,这将成为将来婚姻生活的安全隐患。
“死守面子,宁可剩下,也不上门”,持有这种态度的剩男有着一种优越感。认为做上门女婿是可耻、丢人现眼的。即使娶个平凡姿色和学历的女人,也不给相貌出众才高八斗的女人倒插门。男人的这点可怜的虚荣心、努力维持的面子,是整个社会风气使然,在一贯的社会意识中,男人把婚姻也视为一种正在经营着的事业,娶妻生子视为成功,上门入赘视为不光彩,上门与否成为衡量婚姻成功的大风向标。
有些男人本着这个原则,宁可被剩下,因为贫穷,没有能力买房买车,一边抱怨待嫁女人的势利眼(都奔有房一族去了),一边对窥视他的独生女或家中多姐妹的长女捏着他的鼻孔。如果国家不提倡“女儿也是传后人”的观念、每个女人都不用像男人一样承担起延续香火的使命,那么,这类“劣质剩男”恐怕永远也没有翻身的机会。三国演义中的一句名言是“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善于择偶的男人,在寻找未来另一半的时候,并不一定会选择比自己弱小的女人为妻满足自己大男人的虚荣心,而会选择比他更强大的女人帮助他更快成长以达到他本不可企及的人生至高峰。
“把上门不当一回事”,有些多兄弟的剩男,因为获得父母首肯,能够有一种开放的姿态接受左上门女婿的事实,从而低估了上门女婿所需要承担的社会阻力、心理压力、家庭责任,认为“不就是上门”而已。虽然他们没有“不剩不上门,迫于被剩的情况才上门”的架势,但并不说明在未来的生活中就绝对不会出现问题。在婚姻生活中,因为他的无所求让他的入赘生涯少了很多争吵。只是他们温顺的外表容易迷惑女方,以为他是一块“嫁妻随妻”的泥团儿,可以任她拿捏搓压。男人总是有爆发力的,不发火并不表示他没有脾气,如果欺他太甚,一旦婚姻中发生海啸啊地震啊,这就是女方咎由自取了。所以对于做上门女婿的男人,无论前身是否是剩男,女人都应该像一个爷们一样包容他。
“假装上门,骗财骗色后走人”,这是今天在单位听同事谈到的一件发生在本地的故事。因为莆田男人素有大男人主义的作风、有些需要上门入赘的家庭更加看好外地男人。理由是来自外地的男人更渴望能够在本地能立足,并有个安稳的家,也没有一些压得男女双方都沉不过气来的精神束缚。但是外地男人因为来自偏远的外地,很多女方家庭并没有去外地去了解男人的成长环境和家庭。单凭一面之词便轻信男人,接收男人的入赘。这便出现了一种情况,一些外地男人假意愿意上门入赘,生活了两三年,就忽然消失不见。遭遇骗财骗色后另女方后悔莫及。
谈到上门女婿,我们当地还有一个描述上门女婿的说法:“第一年是儿子,第二年是爸爸,第三年是爷爷。”足可见生门女婿生活过的滋润,因为他上门的特殊身份,女方不敢怠慢,过两年他就成了女方家中的太上皇了呼风唤雨好不自在。
这些说法未必都是真理,但都现实存在着,值得准备招上门女婿的女性读者考虑男人的入赘动机,并且谨慎交往。
也请那些不屑于做上门女婿的男性读者能够体谅独生女、多姐妹长女的难处,在和其交往时尽量不施与压力,共同商讨一套合适的解决方案。譬如孩子的姓为夫妻双姓等等。
孔明诸葛亮、书圣王羲之、诗仙李白、情圣司马相如、老谋深算姜子牙……这些古今闻名的名人都是上门女婿,想想他们,剩男们的心理可会有些平衡?
评论